“红岩上红梅开,千里冰霜脚下踩,三九严寒何所惧,一片丹心向阳开 向阳开,红梅花儿开,朵朵放光彩……”。2021年4月22日,js555888金沙举行“学党史,悟思想,传承红岩精神”学习教育活动,组织学院教职工观看了民族歌剧《江姐》。
歌剧《江姐》,一部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,一个经久不衰的红色经典。全国解放前夕,地下党员江雪琴(江姐)带着四川省委交托的发展华莹山游击队的重要任务,离开重庆奔赴川北。在重庆,江姐机智地摆脱了特务头子沈养斋的搜查。
在赴华莹山途中,她惊悉丈夫---华莹山游击队政委彭松涛同志牺牲的噩耗。江姐抑制住失去丈夫的巨大悲痛,在与华莹山游击队司令员双枪老太婆取得联系后,立即投入了对敌斗争。江姐和游击队员们广泛发动群众,抗丁抗粮、阻截敌人军火,开展武装斗争,有力地配合了解放战争。不幸的是,由于叛徒甫志高的出卖,江姐在川北被敌人逮捕,并被关进了重庆中美合作所渣滓洞集中营。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,江姐大义凛然、坚贞不屈,严词痛斥敌人。最后在重庆解放前夕,江姐慷慨高歌,英勇就义。
铮铮铁骨铸红岩,红色经典永流传。时代变迁、岁月更迭,歌剧《江姐》历久弥新,持续散发着革命英雄主义的永恒光辉。舞台上一代代演员用青春,诠释着江姐等革命先烈的英雄形象,铸刻着永恒的“红岩精神”:
刚柔相济,锲而不舍的政治智慧;
“出淤泥不染,同流不合污”的政治品格;
以诚相待,团结多数的宽广胸怀;
善处逆境,宁难不苟的英雄气概。
通过观看歌剧,全体教职工重拾了历史中的点滴,深切的缅怀先烈,感受到了烈士们的英勇与伟大,他们为祖国的今天洒热血、抛头颅,他们的付出与历史长存。罗惠玉书记说:“《江姐》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,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,深刻的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音乐形象。剧中的许多经典的唱段都给人留下了永难磨灭的艺术烙印。就唱腔方面,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《绣红旗》,此段唱腔,以咏叹调的方式,娓娓道,将江姐心中对革命胜利的无限的憧憬和坚定的信念表现的淋漓尽致。不仅是在唱腔方面,《江姐》的歌词中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也是值得我们重视的,比如被广为传唱《红梅赞》,它的词中用红梅不畏严寒,傲然盛放的品质来抒发革命战士面对反动分子的打压不屈服,不畏惧的崇高精神。纵观整个剧本的词句,精简干练,朗朗上口,既符合了此歌剧要通俗易懂,面向广大受众,教育后人,缅怀先烈的要求,又不乏浓郁的文学艺术气息,是不可多得的弘扬革命精神的教材。
刘斌主任说:“今天所看的《江姐》演出近三小时,江姐的扮演者以她精彩的表演,成功地塑造了江姐为革命洒热血抛头颅,而且更以“一片丹心向阳开”的光辉形象,赢得了观众的热烈鼓掌。该剧取材于长篇小说《红岩》,整部歌剧音乐结构以歌曲为主,其音乐主题和主题歌《春蚕到死丝不断》、《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》等成功地塑造了江姐的人物形象,把江姐的大无畏的精神表现的淋漓景致,并且让敌人到最后时刻终于知道,真正的共产党人是不可战胜的,共产党人的意志是坚不可摧的。当年的渣滓洞不仅锻造了党的的脊梁,也洗礼了后辈的灵魂,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永恒的题材,其中的江姐更成为中国人永久的偶像。看完了整个剧目,我才真正的领悟到什么是英雄,什么是革命,什么是革命浪漫主义。”
何超博士说:“我看到了烈士们身上很多闪亮的革命精神,这是一种渴望和平、追求正义的体现,更是一种爱国主义精神的体现。这种精神是我们民族的一笔宝贵财富, 在任何需要它的时候化为一股坚实力量,抵抗所有的灾难和非正义行为。这种革命精神需要我们一代代相传,因为它是我们共创美好明天的精神支柱。”
此次党史学习教育活动,做到了学有所思、学有所悟、学有所得。教育工作者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、坚定信仰信念,坚守工作岗位,为民族兴盛、国家富强贡献自我。